近几年,出国留学人群从早先以大学生毕业以后为主,逐步转向大学阶段、中学阶段出国留学的孩子越来越多,低龄留学趋势越来越明显。加上国内的高考改革,整个国际化教育规划对于新一代的家长是蛮复杂的一个命题。
要想接受更好的教育,那就要走国际教育路线。走国际教育路线,那就比体制内更需要规划。但是在我们真的开始规划之前,不禁想到了那句百试不爽的语录:战略上重视,战术上轻敌。我想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家长们给孩子做的教育规划。
为什么一定需要好好规划?
国际课程A-level,AP,IB,IGCSE……很容易把人整懵。尤其对绝大多数国内家长来说,对这些课程毫无概念。
大家会觉得是不是选了一种课程体系就“定终身”了?选错了课程是不是后果很严重?其实更多家长没搞明白的是,如果你的目标仅仅是送孩子本科海外留学,读这些国际课程只会让孩子更有优势,但却不是必要条件。你也完全可以在公立体系内读到高中毕业再申请海外大学。必须的反而是标准化考试成绩,如SAT、托福等。
1、国际教育课程多
实际上就目前国内来说,能把学校分类讲清楚的,连业内人士都要费一番脑子。表面上看,就是外资、民办、公立国际部三种。
往里细分,有真国际学校,理念和贯彻一致的(这里面还可以细分);有中式的国际学校,学术不错,其他呵呵的;也有试图融合中国和西方教育特点的学校,但一切都在摸索中的;至于更多的所谓“洋高考”学校,水就更深了,这里面,正规点的还能给你提供点外教和课程,起码学生可以参加标准化考试,不正规的就只能祈祷办学人不会弄出一个全校作弊或者捐款跑人的事情出来了。如果家长不做好功课,很可能要入坑。
2、国际教育道路试错成本挺高的
大部分家长会希望“鱼与熊掌”兼得。最好孩子又能有体制外的灵活和体制内的严谨,最好又能全面发展阳光健康,又保留高考的入场券。这种情况可能吗?不是没有可能。
不过据小编接触到的案例来看是,“转出去”可行,“转回来”则很稀少,主要是孩子太受罪。学习方式、思维习惯、评价体系都太不一样了。而且从家长的反馈来看,即便是去有学籍的双语学校,将来也不太可能再走高考路。如果一开始没有规划,转来转去,大家都痛苦不说,最后关键的大学申请可能结果更会受影响。
所以,国际教育路线需要规划,但你也不必被规划绑住。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开放心态的和灵活的头脑最重要。
就这样规划国际教育路线
1、要想规划,先要倒推
教育规划其实是视野的问题。能站多高,决定你看多远。道理都懂,你是不是要说,我小孩连幼儿园都还没上,怎么去想大学的事情啊?
为什么不可以呢?从你家实际情况出发,支付能力、人脉、大致喜好等,总能筛选出留学目的地。之后从本科大学在哪里读开始,一步步倒推这当中需要做哪些准备,选择相应的学校和课程,会比你盲目听一句只言片语靠谱得多。
看得远的家长,连未来的职业、研究生都想的差不多了。所以倒推法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难。
2、关键的时间点很重要
如果是公立转国际的,有几个时间点比较重要:小学阶段最好是3、4年级转,还有就是小升初的阶段。最好不要晚于初中一年级。再晚的话,如果之前孩子英语也不是特别优秀,风险会加大,反而得不偿失。
如果是一开始就走国际教育路线的,一般读到孩子7年级也就是初二的时候会面临海外高中的选择和申请问题。
如果是要申请海外大学的,到11年级的时候也要开始准备申请。
3、规划大方向,实践中可以调整
在这里要引用一下《我在美国当老师》的林杰老师的观点: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也意识到中国环境的欠缺,因此选择出国留学。但是不论我们的孩子最终进了什么样的名校,只要我们的孩子心中依旧保持着一颗恐惧的心,害怕将来上不了好大学,害怕将来找不到好工作,那么我们没有吸收到美国教育的精髓。
它的精髓在于丰富的资源和高度的自由,从小给学生提供了机会试错,去寻找自己的方向,就算是30多岁也可以重新开始。
我们规划大方向,是希望能避免你在错误的方向上一路狂奔。但规划并不简单就是求稳,这是一种全球视野下面对教育的选择。如果我们真正爱我们的孩子,不论他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我们并不需要做特殊的事情,而是不要吓唬他,保护好他那颗原本自由的心。
当然,现如今投资绿卡才是对子女接受国际教育最佳规划。不仅仅拥有了海外身份,孩子还可以享受国外免费的义务教育,在孩子长大后找工作、生活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