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楼市终于被逼急了。吹风仅三个月的香港空置税,于2018年6月28日靴子落地。这也将成为中国首例开增房屋空置税的城市。
香港痛下狠手,不愿再做房价“冠军”
从3月份香港政府提出空置税的议案,到6月28日正式出台,短短三个月时间,足见局势之紧迫。
此次香港政府痛下决心,辣手摧花,试图一招改变香港长期霸屏全球最贵城市的地位。尽管香港经历了两次金融危机,并大幅加征海外买家税和印花税,依然挡不住如洪水猛兽般的香港房价。
(地产:不畏金融危机持续上涨的香港房价)
而今年第一季度,香港以同比14.9%的涨幅,位居全球城市榜首,并预计未来还有上涨的空间。就连香港的办公楼,也傲娇地夺下“全球最贵”的宝座。
(莱坊:2018年第一季度香港房价增速领跑全球)
虽然香港目前整体空置率不到4%,但空置的一手住宅几乎占到每年新增住宅的一半,5年增了1.25倍。香港运输及房屋局此前评估,全港空置一手住宅大约为9000套,而香港划定的每年新增住宅供应目标仅为1.8万套。
(香港文汇报:香港空置一手住宅逐年上涨)
空置税的出台,让香港又一次与国际接轨了。
哪些国家开征空置税?
目前真正开始征收空置税的,都是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
法国是征收空置税最狠的,一间房空置超过1年就需缴纳房价的10%,第二年要缴12.5%,第三年15%。严打之下,法国房价被成功遏制,投资法国房产的人都知道,它在过去十年里涨幅并不大。
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是最早开始征收空置税的地区。墨尔本借鉴了温哥华的政策,对一年中空闲6个月以上的房屋按照其价值征收1%的空置税,这一政策适用于在墨尔本内城区和近郊区购买了第二套房产的海外买家。
然而,空置税实施起来是有操作困难的。例如,如何界定空置的“合理原因”?对于投资型和自住型房产要不要区分?比如,加拿大的温哥华征收空置税很大程度取决于业主的自觉性,因为它主要由房主自己申报,这就让最终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统计空置率,各家有各法
目前关于空置率的统计,不同地区有不同办法。
香港会在每年年底进行一次统计,并且将正在装修的住房纳入空置房统计范围。2017年的空置率为3.7%,这个数值并不高。
美国的统计方法是最成熟而且数据最透明的,统计体系也比较复杂。
美国一共发布了3个住房空置率指标:美国普查局的“人口调查/住房空置调查”、“美国社区调查”,以及由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与USPS合作通过邮政服务记录。美国会把度假房、周末房、移动住房纳入空置房统计范围。经过长达五十多年的跟踪统计,这些指标即便数据来源、统计口径都有所不同,但基本可以反映出美国楼市的规律:楼市繁荣时,空置率低,楼市萧条时,空置率高。
这些数据细化到了季度。美国圣路易斯联储统计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第一季房产自有住宅的空置率低至1.5%。
除了自住房,还有租赁房的数据,第一季度为7%。
而且还分地区统计。
日本总务省每5年实施一次全国房屋空置率调查,空置房定义是长期没有人居住且连续5年没有使用过自来水和电。最近一次的调查是2014年,截止至2013年10月,受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影响,日本住宅空置率达到13.5%,创历史新高。
各国的统计体系没有哪一个是最理想的,但是基于科学的调查方法,有分门别类的、跟踪的长期统计数据,不论是对政府、投资者或者刚需的决策都是极具参考价值的。
而不断完善空置率的统计机制,也是让空置税能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石。
香港开征空置率,影响有多大?
大家最关心的就是两个问题:会不会给香港楼市降温?中国内地会不会跟进?
香港突然下狠手,对楼市多方的刺激不可少,小幅降温是大概率是事件。
具有香港特色的空置税,只面向一手住房,针对的是开发商捂盘惜售,与其他发达国家一手二手通通都征税的情况还不太一样。但香港空置税,仍有警示意义。
香港从一手房的空置税入手,大大缩小了统计和征收范围,执行难度明显低于美国、英国、加拿大一手、二手通吃的做法。
打击最大的,就是捂盘惜售、恶意抬高房价的开放商。在缴纳高额空置税和坐等房价上涨之间,最先倒下的一定是现金流短缺、资金周转不佳的开发商。
未来香港一手房供应可能会有小幅上涨,也会有大量新房进入租房市场。对于捂盘惜售集中的区域,预计租金会有所下降。
至于中国内地会不会跟进,还要看香港市场后续反映如何。西南财经大学曾于2013年做过各国和地区的房屋空置率对比,全港所有房屋的空置率仅为4.7%,而中国内地则高达22.4%。
(各国和地区的空置率)
香港此次的空置税迈入一大步,既是为后续扩大征收范围先试个水,同时也可以成为大陆开征空置税的试验田。
香港与大陆的房价,同处于历史高位,泡沫一戳击破。房地产硬着陆还是软着陆,都需要慢慢探索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方法。

为您推荐